2592 words
13 minutes
大一上修課心得(113-1)

某地名大學應用數學系大一上修課心得#

Introduction#

在大一上,對數學還在充滿自信的我進入了應數系,聽到我念這科系肯定覺得我一定瘋了,沒錯,現在的我覺得。大一上的課程其實就是所有數學系都會上的課程,知識沒有到很刁難。其實知道自己之後不走應數所而是資工所或電機所資工組,下學期會開始自學一些需要的知識,好讓我之後大二開始修資工的課不會很坐牢。 你問我:「成大電機今年轉學考有6個名額,為何不轉?」其實在今年5月打開台綜大有看到這東西,但那時距離台綜大報名+繳費截止有3天,而且我沒錢(要1000多,很貴)。一旦報名這樣會讓別人覺得自己急了。時間有限以及沒有錢的我打消了這念頭,全心全力利用學校的資源學到我很需要的東西。

微積分(一) Calculus (I)#

開課班級授課教師學分
應用數學系一年級葉宗鑫4

計分方式: 兩次小考、期中考、期末考、平時成績(點名)

成績:

項目分數
兩次小考96, 99
期中考84
期末考不知道(如果知道就不能調分)
平時成績(點名)我都有來
學期成績97

學微積分有三大慾望,被同學電爛欲,被助教操爛欲,難題欲,而在這三大欲望當中,因為被同學電爛慾是滿足人類生存需求的慾望,所以,滿足被同學電爛的行為,在這三者中,優先性是第一位的。如果能在被電的過程中,電到像被操翻了一樣,也能使人類無比愉快,而在現實生活中,存在着對於這種快感執著追求的人,我們通常把這種人稱之為數學家,而本微積分,則專門為那些厭倦世間常見知識的人,量體裁衣,提供符合他們身份的知識。

教學內容就是數學系微積分,知識的內容都是為數學系量體裁衣,學得多,而且是很扎實的。老師會在黑板上寫他整理好的筆記,寫完就會講解黑板上的內容,只要沒有板書,老師就會無止盡的一直講為我們量體裁衣的知識。

作業方面,老師會勾作業讓我們練習,不用交,助教會在助教課時檢討。考試方面,小考會從勾選的習題裡面出,而且幾乎不會改數字,小考比較好掌握,有「自己」寫作業基本上不會到太慘;期中考和期末考會變化,但幾乎都是上課老師有說過的,老師的大招頂多會出一題有難度的題目(有難度=全軍覆沒),所以雖然期中期末會偏難,但幾乎預料之內,很少有驚喜。

作為數學系微積分,你別奢望考試題目有多簡單,因為…

…本微積分,則專門為那些厭倦世間常見知識的人,量體裁衣,提供符合他們身份的知識。

(喜

線性代數(一) Linear Algebra (I)#

開課班級授課教師學分
應用數學系一年級孫新民3

計分方式: 四次小考、期中考、期末考、平時成績(上台寫或回答問題)

成績:

項目分數
四次小考(平均)82.75
期中考95
期末考74
平時成績100
學期成績87

其實我們線性代數就不太像其他學校的數學系一樣從抽象代數出發,而是先從System of Linear Equations(線性聯立方程組)開始,接者到Vector(向量)以及Matrix(矩陣),然後才是你們很熟知的Vector Spaces(向量空間)。

教授很涼,爆涼的那種。但他的上課方式比較兩極化,其一是他講得很深,比如光Nonsingular Matrix(非奇異矩陣)可以講超級深。然而,他的上課就是打開投影片然後用原文書上課,需要寫字來專心上課的我非常不適合他的上課方式,所以我到後面變成我自己讀。(其實教授私底下人很好,有次校慶跟我們聊天吃甚麼)

小考根本不用擔心,幾乎計算題,有些甚至是問定義或定理。

Ex: 何謂orthogonal set(正交集合)和orthonormal set(標準正交集合)?

助教會帶我們認識他的題目,考試時把助教教我們的方法寫上去,分數基本上70起跳,除非老師出之前沒出過的。這樣雖然對求過是很有用,但假如未來以CS(Computer Science)為志業的人來說,之後一定會需要花時間去複習以及加強自己的概念。 期中考和期末考,基本上就是從小考出,有些會改數字,但幾乎不會改。

至於期末考怎麼考成那樣,超好笑,我那天直接睡過頭,表定是9:30開始考,結果我10:30才起床。然後刷完牙直接衝去學校寫大概40~50分鐘直接交卷。

計算機概論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#

開課班級授課教師學分
應用數學系一年級黃印良3

計分方式: 三次小考、期中考、期末考、額外加分

成績:

項目分數
三次小考(平均)59.7
期中考60
期末考91
額外加分(直接加在總成績)4*
學期成績77

*4分來自:

  • 上課時回答問題+2
  • 找到習題解答打字有錯+1
  • 老師在聖誕節那周的課,給上課準時到教室的加分當聖誕禮物+1

老師人很好(而且是我高中老師認識),但考試偏硬。有可能是因為計概本身跟高中毫無關聯,所以我讀的時候有點坐牢,而且每次小考都很挫敗。老師其實教得很認真,而且會一直重複講解,容易恍神的我不會有太多的觀念片斷,但有時候考試時概念還是會完全忘記。

考試基本上都是從課本習題以及上課老師有說過的出,老師會勾習題(但…跟勾全部沒什麼差別…)讓我們練習,但考試都讓我考得很重挫。期中考是小考考過以及習題,但會改數字要不然就是挑我覺得難以作答的題目,甚至是你會在計概看到考證明題。因為小考還有期中考都很淒慘,老師在下半學期對額外加分放了超大的水,最後期末考幾乎是從兩次小考來的,所以考得很高。

對於小考還有大考批改,我很不喜歡助教的批改方式,有些題目他批改方式是課本給的答案,然後我都寫我自己的寫法而且是對的,然後被助教改全錯。幸好如果有甚麼問題可以直接跟老師討論你是怎麼寫的,只要老師覺得很合理,就會幫你補分數,像有一次小考我跟教授討論我的寫法後要回了15分。

因為放超多次颱風假再加上國慶放假,還有老師一直重複講解,所以我們上的內容並不是很多,我們只有上Data Storage(資料儲存), Data Manipulation(資料處理), Algorithms(演算法)。如果你以後要走資工類,而且不希望讀延伸的東西like Data Structures, Computer Organization很坐牢,那其實以這樣的量會很不夠,我打算用OCW來補一些我沒學到的東西。

普通物理(一) General Physics (I)#

開課班級授課教師學分
應用數學系一年級尤孝雯3

計分方式: 期中考、期末考、平時表現與出席狀況

成績:

項目分數
期中考68
期末考不知道
學期成績75

內容有80%都是你高中物理有學過的,就只是多了引用微積分,所以我一開始就直接沒什麼在聽老師講課,老師也只是對著課本照本宣科的講。只不過期中考考了68之後,我覺得我沒辦法用高中的方式,所以決定認真聽老師講解。後來期末考沒到很好,非選題寫法反倒是背得很熟,背不起來就是看現場能不能推。

數學導論 Introduction to Mathematics#

開課班級授課教師學分
應用數學系一年級孫新民3

計分方式: 期中考、期末考、平時成績

成績:

項目分數
期中考100
期末考72
平時成績100
學期成績92

對數學系而言算重要的吧,前半部在講Set Theory(集合論)以及Logic(邏輯),後半部在教你如何證明,最後講Cardinality(基數)以及Schröder–Bernstein Theorem(康托爾-伯恩斯坦-施洛德定理)。

你沒看錯,老師是教我線性代數的那位,上課模式也跟線性代數一模一樣。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他有兩次作業要交,都是要你回去研究他給你的補充教材,這些東西會列入你的平時成績,但我一次有交然後另一次沒交,結果平時成績給我100分,我完全不知道他怎麼算分的。

期中考和期末考都是Open Book,但只能用紙本,但我在成大旁聽有學得很深,所以我根本不需要Open Book,但老師要我們回去查資料的東西,他會當考試題目(e.g. 你要準備其他Paradox的資料),反正我需要帶的就是我準備的資料。數學導論你絕對會第一次見證一張沒有數字的數學考卷,數字最多的地方是在題號。期中考正常的題目是考你邏輯和集合,邏輯會有要你用真值表(True-Value Table)還有否定命題(Negative Statements)。期末考全部都是證明題,但都課本裡的,所以沒什麼太難的。

大一上修課心得(113-1)
https://nickterty.github.io/posts/113-1course/
Author
NickTerty
Published at
2025-05-24
License
CC BY-NC-SA 4.0